近日,齊魯制藥子公司卷入13億元虛開發票案的消息引發熱議。判決書顯示,一家名為“一統天下健康咨詢”的公司,在無真實交易的情況下,兩年間向齊魯制藥及其關聯企業虛開近1.4萬份發票,涉案金額超13億元。但案件細節卻耐人尋味——主謀趙某僅被判“三年緩刑+罰款5萬”,而真正的幕后老板馮某早已另案處理。這場看似普通的稅務案件,實則暴露了醫藥行業根深蒂固的灰色鏈條。
根據判決書,齊魯制藥通過“一統天下”公司,用300多名員工的身份證在巢湖注冊了300多家個體戶。這些個體戶的賬戶、公章均由“一統天下”統一掌控。每月,齊魯制藥將資金打入“一統天下”,“一統天下”再以“市場推廣服務費”名義開票,隨后將資金轉至個體戶賬戶。最終,這筆錢徹底“消失”在系統中。
核心邏輯:個體戶成為關鍵一環。通過核定征收政策,個體戶的稅費極低,甚至可忽略不計。企業借此將大額資金“化整為零”,最終套現為不受監管的現金,用于灰色支出。
表面上看,這是一場稅務違規案件,實則直指醫藥行業的“生存潛規則”:
案件中,趙某作為執行者僅被輕判,實際控制人馮某則“隱身”于另案。這背后反映兩個現實:
此次案件看似偶然,實則是行業積弊的必然結果。要根治亂象,需多管齊下:
?結束語:
13億發票案撕開了醫藥行業隱秘的一角。當“潛規則”成為生存法則時,個案糾偏遠遠不夠。唯有從制度層面重構行業生態,才能讓藥企告別“左手做藥,右手洗錢”的荒誕現實。否則,下一個“齊魯制藥”,或許已在路上。
(本文僅為行業觀察,不針對任何企業或個人)